近年来因高血压而猝死的人越来越多,高血压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很容易被它盯上。
一名32岁的女性,中午在家洗衣服,洗了一会站立后突感剧烈头痛,随即晕倒,很快意识丧失,并出现呕吐。家人以为缓一缓就好,可等过了半小时发现病情越来越重,呼吸急促,才拨打的。
医院急诊时呼吸微弱,意识丧失,瞳孔散大,血压/mmHg。5分钟后呼吸、心跳停止,血压测不到,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据悉,患者既往有肾炎病史,平时很少测血压,测过一次/mmHg左右,没有正规的检查治疗。
分析死亡原因可能是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脑疝压迫呼吸心跳中枢,心搏骤停。
又一起因高血压导致的悲剧!
高血压管理不好,后果确实挺可怕。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在27.9%,也就是说每3-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高血压。
高血压会悄无声息地破坏我们的动脉、心脏等重要器官和结构。
什么是高血压呢?
在没有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一天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mmHg,或者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就是高血压了。
高血压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临床调查显示,在高血压治疗中仍然存在很多误区。
接下来,医馆君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高血压治疗都有哪些常见误区?高血压患者在哪个时间段最危险?得了高血压,生活中都得注意啥?
高血压治疗的7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血压虽高但没症状所以不用吃药
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才有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颈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即使没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就应积极干预治疗。此外,早期高血压患者如果经过干预,改变生活方式后血压恢复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药或停药。
误区二:血压高时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难以根治。研究表明,停药后极易造成血压反弹,血压波动幅度过大会增加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发生几率。所以,降压药的作用不仅是降血压,还可维持血压平稳,避免更多脏器伤害。
误区三:根据偶测血压值来判断高血压
医院体检,测量血压高,就以为自己患上了高血压症,回家自己量反而正常了,这就是“白大衣式高血压”,因见到医生紧张而引起。专家提醒,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不能以在门诊或家里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正确做法是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90mmHg,才判断为高血压。提倡家庭自测血压,但自测血压也不要过于频繁,这样会加重焦虑情绪,反而容易使血压不稳定。
误区四: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一般情况下,血压是缓慢升高的,所以降压过程也要平稳,除了高血压急症,不可快速大幅度降压,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发生。一般来说,降压的原则是缓慢、平稳、持久和适度。
误区五: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是保持身体器官灌注的动力来源,血压短时间内降得很低,超过自我调控能力限值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引起脑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理想血压的高压值应在-mmHg,低压值在70-90mmHg之间。
误区六:跟着别人经验擅自用药
血压病因复杂,临床有很多分型,每个人身体素质以及基础疾病都不相同,照搬他人经验,跟风吃药很容易产生用药安全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根据处方用药。
误区七:保健品也能降血压
很多老年人迷信广告宣传,认为保健品也能降压,吃药跟着广告走。而实际上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盲目使用只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患者在哪个时间段最危险?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清晨有个危险时刻,特别是起床后半个小时到1小时内是高血压患者猝死的高发时段。通常在6:00~10:00之间,血压会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值,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晨峰值”,而此时恰恰也是降压药物效果最薄弱的阶段,因此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降压药最好覆盖24小时,如果服药后,清晨高血压仍控制不佳,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晨醒后起床别着急,起床后不剧烈运动,避免情绪激动。
高血压病人平时应特别注意哪些呢?
缓慢起床:早晨醒来,先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然后慢慢坐起来,活动几次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血压不会有大的波动。
温水洗漱: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感受器,影响血压。以30-35摄氏度的温水洗脸、漱口最为适宜。
晨饮一杯水:早上起床漱口后喝杯白开水,既有冲洗胃肠的作用,又可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有利于降压。
适当晨练:不宜剧烈运动,宜散步或打太极拳,以增强血管的舒缩能力,有利于降压。
早餐清淡:一杯牛奶或豆浆,1个鸡蛋,适量面包或馒头,加上清淡蔬果即可。不能吃太饱,也不能不吃早餐。
晚餐宜少:晚餐宜吃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怕夜间多尿而不敢喝水。进水量不足,会使夜间血液粘稠,导致形成血栓。尤其是夏天,即使感觉不太渴也要常喝水。
娱乐有节:睡前看电视不要超过2小时,不要看内容刺激的节目。下棋、打麻将等娱乐活动要限制时间,要控制情绪,不可过于认真、激动。
安全洗澡:洗澡水不宜过热,不要浸泡时间过长。
来源:浙江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