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长期有效的控制血糖是他们一生的夙愿,为了减少或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他们坚持每天服用降糖药物或是使用胰岛素,但他们也许并不了解糖尿病真正的恐怖在哪,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几类:()糖尿病眼病包括视力模糊、眼底出血、视网膜病变及脱落、白内障等。
(2)糖尿病肾病包括尿中出现蛋白、肾炎、肾衰竭、尿*症等。
(3)糖尿病足包括下肢溃疡、下肢坏疽等。
(4)糖尿病性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等。
(5)糖尿病肠胃功能紊乱包括便秘、腹泻及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等。
(6)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包括手脚麻木、发凉、神经痛等。
(7)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出血、脑血栓等。
如下图:
ADA(美国糖尿病学会)统计显示糖尿病患者:
患病3年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
患病5年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以上;
患病0年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98%以上。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视网膜病变发生率95%,发生失明的几率可增加0倍;
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几率增加4.5倍;
发生下肢坏疽、截肢的几率可增加20倍;
因糖尿病足而截肢患者约占非外伤性截肢患者总数的85%;
糖尿病的并发症细分种类非常多,但整体分为两大类,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导致的眼底病变2、糖尿病足3、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4、糖尿病导致的皮肤病变5、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6、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病变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应该知道,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营养与糖尿病营养是解决糖尿病的根本措施。无论是轻型的还是重型的,无论是用胰岛素的还是用口服药的,都必须通过饮食控制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改善症状。对于年长、体肥而无症状或少症状的轻型病例,尤其是血浆胰岛素空腹时及餐后偏高者常常以营养治疗做为首要措施。对于重型或脆型病例,除药物治疗外,更宜严格控制饮食以防病情波动。
营养素的强大功效:抗氧化、调节免疫力、降低慢性病风险(保护心脑血管)、抗炎抗微生物,调节血脂血糖,保护视力,提高机体自愈能力。
*①总热能多数学者认为合理控制热能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糖尿病人的热能供给以能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对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以减轻体重。对消瘦者必须提高热能摄入以增加体重。
*②碳水化合物近年来实验资料表明,在合理控制热能的基础上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占总热能的60%左右),不仅能改善葡萄糖耐量,而且也不增加胰岛素的需要量。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尤其对有内源或外源胰岛素的患者更是如此。
糖糖
认为影响血糖升高的因素主要在于总热能的摄入。除碳水化合物能供给机体需要的葡萄糖以外,其它热源营养素也可提供。至于提高碳水化合物进量是否可促使血清甘油三酯升高的看法并有一致。因为影响空腹血脂的因素甚多,如膳食中的总脂肪量、饱和脂肪酸量、总热能等等都是影响因素。
有人认为在糖尿病人中高碳水化合物所引起的空腹甘油三酯升高是暂时性的,一旦病情控制好,血清甘油三酯可降低。
目前,多数主张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提高到占总热能的60%左右,日进量控制在~g。对肥胖者可控制在50~g,相当于粮食50~g。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可适当放宽。对单纯饮食控制而又不满意者可适当减少。
*③脂肪既然防止或延缓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原则,那么减少饮食中脂肪进量也就十分重要了。
目前的主张是,饮食中脂肪所供热能应减到占总热能的25~35%甚至再低些,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应低于g。并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富含饱和脂肪酸脂肪有牛、羊、猪油、奶油等动物性脂肪(鸡、鱼油除外)。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椰子油例外),可适当多用。除上述油脂外,肥肉含脂肪量按肉的肥瘦程度而定,高者可达90%。花生、核桃、榛子、松子仁等的脂肪含量也不低,含量在40~60%。
胆固醇与心血管病关系密切,一般主张,每日摄入量应低于mg。值得提出的是血清胆固醇浓度除与饮食胆固醇含量有关外,尚受饮食总热能、总脂肪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血清胆固醇主要是由各组织细胞合成(以肝脏合成为主,占60~80%),仅有少量由食物摄取。而且食物胆固醇还可通过反馈作用调节肝细胞的合成。再有,食物胆固醇的吸收也随摄入量的增加而递减。
有人观察摄食、3、6g胆固醇后其吸收率分别为60、40或30%,因而对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不宜单纯强调胆固醇的摄入量,而应考虑全面。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有脑、肝、肾等脏腑类和蛋类。由于影响因素较复杂,故有人认为每日吃一个或隔日吃一个鸡蛋均未尝不可。
*④蛋白质糖尿病人的蛋白质供给量与正常人近似。成年人为g.kg-.d-。但当病情控制不好时,易出现负氮平衡,故供给量需适当增加,按.2~.5g.kg-.d-计算。目前主张蛋白质所供热能占总热能的0~20%,其中动物蛋白质占/3。素食者,供给量要提高,因植物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低于动物蛋白质。
乳、蛋、瘦肉、干豆及其制品含蛋白质较丰富。谷类的蛋白质含量虽不高(含7~0%),但由于在我国膳食中用量较多,因此也是供给蛋白质不可忽视的来源。若每日吃谷类g,即可摄入蛋白质2-30g,约占全日供给量的/3~/2。
*⑤维生素和无机盐维生素和无机盐是调节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凡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并发感染或酮症酸中*,要注意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补充,因为这类病人的糖原异生作用旺盛,B族维生素消耗增多。补充B族维生素,包括B2可改善神经症状。
补充维生素C可防止因缺乏而引起的微血管病变。酮症酸中*时要注意钠、钾、镁的补充以纠正电解质的紊乱,平时钠盐摄入不宜过高,过高易诱发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
*⑥食物纤维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临床研究都提出食物纤维有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以及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纤维的吸水性,与纤维能改变食物在胃肠道传送时间等特点有关。因此主张在糖尿病饮食中要增加食物纤维量。至于增加多少或增添哪类纤维还无明确规定。
所以说,糖尿病是可控和可战胜的。在患糖尿病以后,稳定血糖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改变生活方式,也就是合理膳食、加强锻炼、并通过专业的营养调理。这样,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会得到遏制,从而延缓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坚持严格控制作息,身体反而更加健康,这样是不是“因祸得福”了呢?
延伸阅读:
糖尿病的健康管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