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最近“附条件”批准一款自主研发的国产创新药上市,用于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这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领域60余年来的第二款新药,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研发难度之大,可见一斑。此外,此次获批上市的新药“附条件”是什么,药企未对媒体作出回应。
为什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研发难度大?原因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复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结缔组织疾病,引起自体免疫耐受损伤。其症状一般是高度异质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遗传、表观遗传及环境等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事实上,根据已报道的临床表现和疾病严重程度,系统性红斑狼疮很可能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涉及多个疾病的多种遗传途径。
系统性红斑狼疮传统的治疗方案,如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虽能有效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长期存活率,但部分患者仍然复发,部分患者治疗无效,这类系统性红斑狼疮被称为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而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物不良反应大,骨髓抑制和感染的发生率高。总之,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近10年来大量实验与临床证据显示,干细胞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或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显著的组织与细胞修复、抗纤维化、免疫抑制与免疫调节功能。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与免疫调节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谓“对症下药”。理论上讲是这样,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不妨来看看相关的临床试验。
祁秋干等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对严重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效果。他们将第三代UCB-MSCs(5.0~6.0)×10^7个细胞加入ml含1%人血白蛋白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6~10天,一疗程;3~6个月后再用第2疗程。
通过UCB-MSCs输注,使现有方法治疗无效的2例严重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症状完全恢复。第1例SLE伴严重狼疮肾,狼疮脑10年,双下肢水肿,皮肤坏疽,溃疡深达骨面,剧痛难眠1年。经治医生动员她截肢保命。UCB-MSCs治疗后10天,病情明显好转,双下肢水肿几乎全部消退。治疗6个月后,11处坏疽、溃疡的疮面10个疮面基本愈合。10个月后患者的坏疽,溃疡的疮面全部愈合,能自由活动,进入正常生活。
第2例SLE伴狼疮肾,狼疮脑4年,一年来贫血严重,靠每周输血维持生命。UCB-MSCs治疗二个疗程后,咳嗽、呕吐症状明显好转,浮肿和双侧胸腔积液消失,各项检查指标基本正常,不需要输血治疗。恢复休学多年的学习生活。二者均随访8年,病情稳定,没发现复发症状。
杨桂鲜等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和安全性。他们将40例难治性SLE随机分成两组,1组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CTX)治疗,2组在此基础上移植UC-MSCs,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
治疗后2周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降至<10分者1组12例(60%),2组18例(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治疗1年后观察结果显示:PLT、ALB、C3均数2组较1组高(P<0.05),SLEDAI、U-Pro、ESR、hs-CRP1组较2组高(P<0.05),WBC、Cr、C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复发率为45%,2组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该研究表明,难治性SLE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加CTX治疗的基础上移植UC-MSCs安全、有效。
刘爽等对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效性进行了meta分析。他们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Library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发表的采用MSC治疗SLE的RCT和自身对照研究,截止日期至年6月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实施文献筛选和数据收集。以SLE疾病活动评分、24h尿蛋白定量和补体C3定量为研究终点,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共纳入8项研究,共例患者,其中3项研究为RCT,包含66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MSC可降低SLE疾病活动评分[标准化均数差(SMD)=-1.76,95%CI:-2.00~-1.51,P<0.],可降低蛋白尿水平(SMD=-1.74,95%CI:-2.46~-1.03,P<0.),改善补体C3水平(SMD=1.28,95%CI:0.93~1.62,P<0.)。共有4项研究报道了不良事件。meta分析表明,MSC可用于治疗难治性SLE和狼疮性肾炎。
白茹等观察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前后患者免疫学指标、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变化和临床疗效。他们选择10例SLE患者,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培养增殖6代以内的UC-MSC,检测UC-MSC移植治疗SLE前后与其免疫病理相关细胞因子CTLA-4、IL-15、IL-2、CD86、IL-17c、Foxp3、TGFβ2的相对表达量。治疗前后进行SLEDAI评分测定并检测血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UC-MSC移植治疗后IL-15、IL-2表达量均下降,CTLA-4表达量上升,CD86、IL-17c、Foxp3、TGFβ2表达量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UC-MSC移植治疗后补体C3、C4水平、血清白蛋白量较治疗前升高,24h尿蛋白定量、SLEDA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UC-MSC移植治疗SLE过程中10例移植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未发生与移植相关的并发症。
该研究表明,UC-MSC能够调节SLE患者体内参与免疫应答调控的细胞因子的表达量;UC-MSC移植治疗SLE可升高血清白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降低24h尿蛋白量,减轻肾脏损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UC-MSC移植治疗SLE具有良好的安全性;UC-MSC移植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SLE的方法。
综上所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特别是对于那些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来说,间充质干细胞成了最后的选择。尽管目前还没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效药物,但现在有了间充质干细胞来救济,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值得一提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开发难度大,在看得见的未来,干细胞治疗极有可能替代药物治疗。
其实,不仅仅只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间充质干细胞对于治疗很多难治性疾病都具有很大的潜力,它将成为广大难治性疾病患者的福星,甚至最终替代部分疾病的药物治疗。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如果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细胞治疗的时代。”如今我们也看到了曙光,从近年的发展趋势看,人类正逐步迈入细胞治疗的时代。
扩展阅读
干细胞输注当天她瘫痪的手臂就能举高过头,干细胞治疗中风有多神奇?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