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坏疽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消渴症糖尿病的经方辨证与论治
TUhjnbcbe - 2021/3/1 17:48:00

消渴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

关于消渴,自古医书就有记载。

《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

《素问·生气通天论》: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景岳全书》: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

清代刘一仁《病因赋》:消渴者无火不生。

清代医学著作《辩证冰鉴》:得食则渴减,饥则渴尤甚。

唐代医学著作《千金方》: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

隋代医学著作《诸病原候论》: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

清.喻昌《医门法律·消渴门》:消渴之患,常始于微而成于著,始于胃而极于肺肾。清.陈修圆《医学三字经》二十一章:消渴症治分少阴(心肾),厥阴(肝),二阳(肠胃)。

消渴症:肺燥、胃热、肝肾虚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症。

消渴症又分上、中、下三消:

上消:阴虚肺热(口渴),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质红少津,苔薄*,脉洪数。

中消:阴虚胃热(饥饿),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苔*干,脉滑数。

下消:肝肾阴虚(阳痿、多尿),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认为消渴症大都为伤于内情(喜、怒、忧、思、悲、惊、恐)+饮食劳倦(饮食过饱、过肥美)。

依据病因病机分析,中医治则: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

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

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对正统中医而言,消渴症绝非不治之症,针灸可以治疗消渴症,经方中人参白虎汤,六味地*汤,葛根汤,瓜蒌根汤等都是治疗消渴症的参考处方,具体需要因人随症加减出方。

附:现代糖尿病症状

1、疲乏无力:这一症状主要是因为消渴症病人的胰岛素缺乏,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使得细胞缺乏能量。据报告2/3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

2、容易感染:消渴症病人由于营养不良,长期的饮食较少,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

3、皮肤感觉异常:这一症状的出现是因为消渴症病人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引起。病人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

4、视力障碍:消渴症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的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蒙、失明等。

5、性功能障:消渴症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

6、原因不明的下肢水肿:这一症状出现的原因于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类似。都是因为人体的能量缺乏,蛋白质补充不充足,导致人体的蛋白含量下降,出现低蛋白性的水肿。

7、排尿困难:排尿意识低下,排尿间隔时间延长,乃至排尿困难,膀胱内余尿增多,膀胱扩张等症,都是消渴症的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尿路感染、尿液逆流、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有的还引起菌血症,难以医治,预后很差。中老年男性出现排尿困难,只考虑前列腺肥大是不全面的,还应联系到是否患有糖尿病。

8、女性上身肥胖:肥胖易患消渴症。而上半身肥胖的女性,腰围/臀围大于0.7的人,不论体重如何,糖耐量试验异常要占60%以上。当腰围/臀围大于0.85时,必须做糖耐量试验检查,因为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患上了糖尿病。女性上半身肥胖体征,可做为诊断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半身肥胖女性不易出现上述病变。

YoungKing经方中医工作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消渴症糖尿病的经方辨证与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