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李某某,女,60岁,30多年前,发现糖尿病,开始口服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等控制血糖;服药非常不规律,经常不吃药,甚至想起来才吃药;医院专科就诊过,也从不知道怎么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甚至迷信偏方;10年前,开始出现下肢麻木发凉症状,而且症状逐渐加重;3年前,到我科住院治疗,开始注射胰岛素治疗;出院回家后,自行停用胰岛素,感觉血糖高了,就随便打上几针胰岛素;半个月前,右足部开始肿胀,麻木发凉加重,皮肤颜色紫暗,局部红肿,后出现溃破,有脓性分泌物渗出,伴有恶臭,自以为将就一下,脚自己就痊愈了;后来不能坚持,医院输液治疗,未见好转;3天前到我科治疗;入院时,患者足部照片如下图:
下面两张图,是入院清创之后拍下的照片
目前,我们采用抗感染,活血化瘀、改善下肢神经功能及动脉硬化,清创,采用科室自创“芩柏祛腐生肌纱条”换药,以争取最大的努力,保住患肢。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位患者的诊疗误区:
一、发现糖尿病,医院诊治,而是随便选择药物;
二、服药不规律,未能按时按量坚持服药;
三、未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
四、医院,由专科医护人员制定饮食和运动处方;
五、迷信于偏方,妄图可以治愈糖尿病;
六、不遵医嘱,自行停用胰岛素,且不按时监测血糖;
七、出现严重并发症,未医院就诊;
其次,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足病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
一、早期症状: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水肿、继之出现双足袜套感的持续麻木、大多数出现痛觉及温度觉减退或消失;少数患者可出现患处针刺感、刀割感、夜间加重、烧灼感;有些老年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二、病人下肢皮肤干燥、水肿、皮肤可见水疱、瘀点、瘀斑、色素的沉积;抬高下肢时、双足发白,下垂时,呈现紫红色;趾甲变形、增厚,变脆、脱落;肌肉萎缩。肌张力降低,足背动脉波动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足部慢性溃疡,足跖部、跖骨可形成穿透性溃疡;或韧带撕裂、小骨折;骨质破坏、骨髓炎;干性坏疽时、全足、足趾干枯、萎缩变小、皮肤变薄、趾尖边可有黑点、黑斑;湿性坏疽时,足部发红肿胀、皮肤破溃、形成大小、形态及深度不等的溃疡或脓肿;皮肤、血管、神经、肌腱韧带、骨组织坏死。
那么,糖尿病足病,怎么预防呢?下面推荐几种常用的预防方法:
1.坚持每天温水泡脚。每天洗脚前,应先检查足部是否有创口;洗脚时,建议水温在30-38度,有利于血液循环,切忌温度不可过高;不能用脚去感受水温,而是要用温度计;泡脚时间建议在15-30分钟;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
2.请家人定期帮忙修剪趾甲;趾甲应直剪,不要斜剪,以免伤及甲沟;不要剪得太短,不要太靠近皮肤;剪完后,轻轻磨平;
3.每天睡觉前都应进行足部检查,看看有没有伤口,同时注意观察皮肤温度、颜色、湿度、有无水肿、破损;
4.穿鞋应柔软舒适合脚的布鞋为主,不建议穿皮鞋和拖鞋长时间步行;
5.一旦出现水肿、水疱、破损、感染的情况,一定要找专科医生就诊。
糖尿病足病发病逐年升高,住院花费较大,病程较长,而且是截肢的主要原因,为国家和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通过上述这个案例,糖友一定要谨记!!!医院进行足部和下肢血管神经的检查;一旦出现足病,不可病急乱投医,医院诊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