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产区融合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_河南
本报讯 (徐建勋 栾 姗)“新型农村社区里,烧的是天然气,用的是太阳能,还有幼儿园、小学、文化室、超市等;土地流转给红枣产业园,儿子就在企业上班,我和老伴在枣园从事枣树种植和管理,都说俺这里农村像城市,农民像市民。”10月8日,在新郑市薛店镇好想你社区,刘大婶兴奋地对说,有楼房住、有农活干、有工资拿,日子过得越来越得劲。
新郑市作为全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试点市,按照组团周边8公里、新市镇5公里及新型社区3公里为半径,对全市村庄进行有效整合,以乡镇为单位,制定2~5年的行动计划,构建“两城、两市镇和52个新型农村社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按照这一计划,今年启动了28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到2014年所有社区全部开工建设,50%以上的农民将搬入新居。
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切入点,“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目标。新郑市委书记王广国说,新郑在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在维护群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益、新型社区房屋的选择及使用权益的基础上,切实算好土地指标账、农民利益账、资金运作账、就业岗位账、粮食生态账、社会保障账“六本账”,统筹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使群众“搬得进、不欠账、能就业、有保障”,让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拥有工资收入、财产收入、集体收入、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入“四项收入”,拥有市民和农民“双重身份”,享受市民和农民“双重待遇”。
产区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新郑市坚持产业为基,构建食品烟草业、生物医药业、商贸物流业为主,富士康配套产业、高端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为辅的产业体系,培育薛店、龙湖、孟庄、郭店、梨河、中心城区新区和新港产业集聚区等乡镇的优势产业,打造社区农民创业园,与52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在整体布局上做到“社区靠着产业建,产业跟着社区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按照“一个社区一家企业,一个家庭两人就业”的要求,每个社区周边2公里范围内都有1家以上规模企业,为农民就近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新郑市抢抓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和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新型城镇化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破题,从产业集聚获得支撑。一期投资150亿元的郑州华南城商贸物流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总投资6亿元的达利食品9月正式投产。新郑正逐步向“城乡统筹、产业为基、产区融合、就业为本、三化协调”的良好态势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