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5 17:17:00
“爬上来了!好像有什么钻进我胳膊,爬上来了!”欣姐(化名)心里发毛,只觉着手臂似乎钻入了一条“游蛇”,正慢慢沿着小臂盘旋向上,“爬”向她的腋窝。又麻又痒的感觉似乎“有迹可循”,但看不见、摸不着的恐惧却在无边蔓延。这不是科幻变异片,而是来自海洋的“诅咒”。她,被一条鱼“报复”了。01大型J人崩溃现场“不能等了,医院!”年近50的欣姐,最近才记住那个新学会的词:J人。在家里,她和老伴一向分工明确。欣姐馋什么了,会下班路上买食材回家,她前期料理,老伴下厨、洗碗。这么多年一路走来,老两口也从来没因为家务红过脸。这天,她像往常一样在市场上挑了一条体肥眼亮的淡水鲈鱼带回家。谁知道洗鱼的时候,鲈鱼背鳍上的刺,冷不丁地扎进了她的左手小指。欣姐下意识地“啧”了一声。正在厨房另一头忙活的老伴,循声转过身。他看到欣姐还在洗鱼,只是垃圾桶里沾了血的厨房纸让他隐隐担心。“没事,洗鱼被刺又不是一次两次了。”她回头笑了下,顺手把鱼交到了老伴手里。可谁都没想到,晚饭还没吃完,欣姐发现被刺到的那根手指像中了“邪”,已是又红又痛,肿得不成样子,更没办法弯曲。隐隐有道红线从手指向手臂蔓延。此时,严谨又决断力满满的欣姐J人属性大爆发:“不能等了,医院!”没敢再耽搁,欣姐被医院急诊科。此时距离她被扎伤,仅过去几个小时而已。医院时,受伤小指已变得剧痛难忍,红肿也更加严重,还伴随着透明液体时不时地从伤口流淌出来。“发展得太猛了!”综合种种症状,经与深圳市疾控中心病原所的沟通交流,医生初步判断,欣姐很可能是——创伤弧菌感染。02警惕海洋里的“无形杀手”夏季最活跃,48小时就能夺命眼尖的网友:这玩意儿一般在海里,但欣姐买的不是淡水鱼吗?划重点了:创伤弧菌大概率还是在海洋里出现,但也有淡水里检测出创伤弧菌和致人感染的相关报道。所以,不要有侥幸心理。万一中招,分分钟是玩儿命的事。创伤弧菌毒性极强,伤口一旦感染往往导致脓毒症和肢体坏死、坏疽等,致死、致残率极高。而且感染后起病急、进展快,超过半数的患者在48小时内会进展为脓毒症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50-70%,如果超过72小时未接受有效治疗,感染的死亡率将会趋近%。名副其实的“海洋中的无声杀手”。创伤弧菌通常是一种生存在海岸环境中的细菌,多在3-11月间活跃,尤其是夏季。日常生活中,创伤弧菌常见的感染途径有2个:生食海鲜、伤口接触。考虑到欣姐还有慢性肝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没有时间再迟疑了!医生们当机立断——一边将欣姐伤口切开引流减压,同时经验性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另一边,同步取她手指创面分泌物送去深圳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显示确定为创伤弧菌。有了依据,医生们对欣姐进行针对性用药,很快各项炎症指标开始下降,手指也保了下来。绝大多数人做好下面这几点,医院这一步。03“绝命毒师”的致命一击这类人最容易破防创伤弧菌虽然“霸道”,却也只是针对特定人群。因为创伤弧菌并不一定随处可见。就算不巧招惹到它,少量的创伤弧菌不会对普通人产生什么威胁。它们喜欢挑免疫力弱的人下手。所以,喜欢生食海鲜、水产业从业人员、有肝病/肝损伤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才需要特别注意1.尽量不要生吃海鲜,尤其是上面提到的高危人群,应该将海鲜煮熟后再食用。2.下海或者玩耍要小心不要被贝类割伤,如果身上皮肤表面有伤口,尽量不要去海边玩耍。3.处理水产品时应该戴好保护手套。如果不慎被海鲜刺伤,千万不要用醋、食用酒、盐等“民间方法”进行处理,不仅没啥用,它们可能会加重感染。正确处理方法如下:如果伤口较浅,及时将表面血液挤出,流动水下冲洗伤口,再用酒精或碘伏消毒伤口;如果伤口较深,经过基础的处理后,医院就医。去医院不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未知病原还能通过深圳市疑难病原鉴定中心检测,快速锁定病原。04未知病原防不胜防在这最多36小时通关“副本”早在年,深圳疾控通过三名工程项目,引进徐建国院士传染病病原组学创新研究团队等多个科研队伍,开始着手布局新病原发现技术平台研究,成立了深圳市疑难病原体鉴定中心。在这里,通过“多重荧光定量PCR+靶向NGS测序+宏基因组测序”新发和重点传染病多病原体筛查技术体系。不仅可以短时间内筛查出会引起规模化传播的种已知病原体。还能筛查出各种疑难、罕见病原体。最多36小时,就可发现到底是啥“妖孽”在病人的体内作怪,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地对症下药——年3月,医院急诊科收治一名不明原因反复发热患者。将病人脓肿穿刺液送至疑难病原鉴定中心检测,确定患者为阿米巴原虫感染。年5月,医院收治一例发热乏力病人,将患者血液及咽拭子送至疑难病原鉴定中心检测,确定患者为大别班达病毒感染。除了开头故事里被创伤弧菌感染的欣姐。还有上面这两个病例,都是在“医防协同、深度融合”工作机制的“铁拳”下,快速揪出致病“元凶”,起到一锤定音作用,挽救了生命。所以看懂了吧!鱼刺有时候能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