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0/19 17:43:00
提起元朝,除了横扫世界的无敌*队外,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腐败。作为一个*事帝国,皇帝一心只想着打仗,能入眼的*务只有*事和财税,压根不理朝*。元朝的制度也继承了蒙古人粗犷的风格,制度粗糙就带来一个问题,漏洞太多了,官员们玩了命的钻空子,买官卖官、土地兼并情况非常严重,在这其中滋生的腐败便是整个国家的坏疽。不过这些情况都是元朝中后期出现的,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是元朝最强盛的时期,他对贪腐行为深恶痛绝,并为此颁布了一系列廉*法令,这些措施成效显著,忽必烈在位期间也成为元代*治最清明的时期。忽必烈在潜藩时期就对贪腐严惩不贷。宪宗元年()蒙哥即蒙古国大汗之位,忽必烈作为他的弟弟自然深受倚仗,“宪宗尽属以漠有汉地*国庶事”。忽必烈此时尽管仅是一名藩王,但很想大有为于天下,因此聚集了四方文学之士,组建了号称“金莲川幕府”的谋臣集团,商讨如何治理国家。他在邢州建立了安抚司,开始了他*治生涯中的第一次廉*。邢州当年被元太宗封给了启昔礼、巴歹两名勋贵。这俩人得了封地,就赶紧把监牧换掉,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没了熟悉*务的旧臣,封地该怎么治理,他们却从来没想过,只知横征暴敛,加上连年战争,百姓在他们手里自然是苦不堪言。两人受封之时,邢州有百姓万余户,还算是个熙熙攘攘的城市,但在这些官员的剥削下,民不聊生,百姓不得已只得逃往他乡,待忽必烈接管此地时,邢州只剩下六七百户了。爱民心切的忽必烈下令务农薄税,严惩贪官污吏,起到了很好地威慑力效果。这才让邢州的百姓总算有了喘息之机。忽必烈治理河南的成绩同样可圈可点。当时宋蒙战争正打得激烈,宪宗在汴梁设立经略司,命忽必烈主持大局。在战争的乌云下,河南人民居无所依,流离者众多,更惨的是,蒙古*队毫无纪律,到处游荡劫掠居民。官员同样巧取豪夺,搞得民不聊生,几番下来,河南十室九空,没人耕种田地。得知此地的惨状后,忽必烈派心腹史天泽、赵璧等人前往治理。史天泽一到河南,便毫不客气地杀鸡儆猴,直接诛杀了百姓们痛恨的河南总管刘福及其*羽,立屯田保甲以守卫边鄙,不出两三年,河南大治。忽必烈集团除暴安良的雷霆手段,令各地贪官劣绅无不瑟瑟发抖。其实出现上述这种情况是有历史根源的,蒙古国扩张时期,宪宗等人忙于征战,无暇细细管理地方,因此任用官吏往往是占领一处便任其纳土皈依之人为长官,这些人的职位还能传子传孙,相当于封地了。这种原始的制度自然弊病无限,他们口含天宪,在这一亩三分地里权势滔天,任意为所欲为。忽必烈即位不久,就有人上书请求更改这一弊*。至元元年(),忽必烈下诏制定了廉*措施,包括不得擅用官物、借易官钱、擅科差役,*马不得停泊乡村,词讼不得越界陈诉,以及一系列劝农桑、均徭役措施。又在次年下诏罢免州县世袭制度。要知道蒙古国是没有施行过廉*制度的,直到忽必烈开了这个先河,蒙古人的统治在此之后才走上了正轨。蒙古人生长于朔漠之间,过的是游牧生活,对汉地的农耕生活可谓是懵然无知。但占领全国,建立元朝后,就必须改弦更张,适应汉地。忽必烈一开始对农民非常不理解,他问张德辉:“为什么农民一年忙碌到头,结果反而吃不上饭,买不起衣服呢?”可以看出,忽必烈虽然生于宫廷之内,长于绮罗丛中,但也能注意到农民度日维艰,衣食不赡,所以才有此问。张德辉的回答一针见血:“农桑是农民衣食所系,可一年勤勤恳恳的收入大部分都交了赋税,剩下的粗粮、坏粮留给自己。日子本就拮据,还要被官吏敲骨吸髓,农民怎能不受冻馁之苦?”这番话给了忽必烈很大的触动,让他下定决心惩治农事领域的贪腐。至元八年(),忽必烈下诏规定县官的升降制度,只有做到人口增加、荒地得到开垦、诉讼减少、盗贼绝迹、赋税均平者才能评选杰出官员,这五件事做好其三就可以升迁。如果一个县官五事都没能做好,整天混日子,那就只能降级或贬谪了。为了做到“落到实处”的奖廉惩贪,忽必烈鼓励“官吏间的举报”,只要弹劾属实,便可升官发财。至元年间,忽必烈先后处置了阿合马、桑哥等贪官污吏,牵连其*羽数百人,阿合马更是被剖棺掘尸,御史台官员知其奸恶而不弹劾者,全部罢职。可见忽必烈手段之强悍!元朝是个短命王朝,国家持续不到百年,其最主要原因便是*治腐败,不过在忽必烈当*时期,*治还算清明,就是因为他大力整治贪官污吏,对贪腐绝不姑息,他也称得上元朝最有为的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