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称农村孩子留城多成二等公民
不建议读大学
中国经济北京3月9日讯
3月8日,全国*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提出“不应该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的观点,在上引来一片哗然,有人认为此观点不公平,有人认为理智选择生活方式很重要,更有人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差距。3月9日,王平接受中国经济和凤凰的独家对话,她表示坚持原来的观点,她说,当下社会价值观混乱,农村孩子容易受误导去挤读大学,不如静下心来思考出路;现在读了大学也不见得有知识,而农村这块土地是有潜力的;最后她说,我也没读过大学。农村孩子要冷静下来想出路
不要跟风读大学问:“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言论一出,在上引发巨大争议。您有没有看到相关报道?您觉得什么原因导致大家反应这么强烈?王平:我一点都没看见,我到现在也没看见。“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这样的标题也没什么错。可能有人觉得农村孩子好不容易读书,也只能通过读大学改变他的人生,结果你还不让他就读,才会引发争议吧。我们老百姓现在有误区,大家都希望过上好日子,但是到底好日子在哪里?中国老百姓到底追求什么?国家追求什么?大家都糊涂。原来我们的理想是当科学家、当医生,为人民服务;现在许多人已经没有价值观,当今社会以追求金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做主导。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消失,年轻人又是追星族,他们都有各自困惑。我认为都不怪老百姓,还是怪社会中心价值观有问题。所以当我讲出“不希望农村孩子读大学”这句话,大家一下就觉得不公平,实际上我讲的是非常实在的话。在这种谁都找不着北的状况下,农村孩子在急躁社会里还不安安静静地想出路,却跟着挤读大学,把家庭资源耗尽,回头还养不了这个家,承担不起家庭责任,他会很羞愧。农村孩子留城常常是二等公民问:“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是您在什么情况下的想法和建议?王平:是在3月7日*协小组会上,谈到城镇化、老龄化、农村青年就业及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时提出的。在农村,导致一个家庭贫困的两大原因:一个是看病,一个就是读大学。农村孩子读完大学想要留城,少数人确实能在城市站稳脚跟,但大部分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他们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在城市里没有关系、找不到工作、买不起房子、娶不到老婆。在城市中他们常常是二等公民,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这就好比那些去国外读书的人一样,到了国外洗盘子。要想站稳脚跟,跟城市人享有同等水平和待遇,至少要两代人的付出。现实攀比会滋生农村孩子心理问题问:您曾说过农村孩子来城就读会产生心理问题?王平:城市恶性案件的肇事者大量是农村孩子。农村孩子来城就读,一开始不太好意思说家里困难,根本不敢吃喝,但身边城里孩子、官二代、富二代的用钱方式对他来说是个心理挑战,往往到大二、大三这种压力会爆发,对社会的怨恨、对同学的怨恨、命运对他的不公等等。还有一种暴露是他不服这口气,非要出人头地。当然有人成功了,但是成功在一个社会不管是哪个阶层、哪个文化种类都是少数。如果我在城里过的不好
我真愿意回农村
问:很多人觉得就是因为他在农村没有出路,所以才力争在城市就读以谋希望,您觉得这是不是根本原因所在?王平:我真的这么想——如果我在城里生活的不好,我真愿意回农村。在有些人看来,农村基本物质条件差,可是对我来说那里恰恰是最没有竞争的地方。因为在城里每一平方米要站出好几个人抢资源,农村孩子毕业以后根本没有关系,更谈不上有钱送礼,出路很窄。他要想公平跟城市孩子竞争、在城市里谋出路,相比城市同学少得多。但是回到农村,他的村里也许就他一个大学生,他最有文化,他占有第一竞争力,他会获得一定支持。如果他能在农村找到商业方式,找好渠道,那么这个资源比城里还好。这就和80%的博士生、硕士生出国要洗碗一个道理:为什么到国外就能放下架子,在农村就不能放下?只建议天才或有能力的农村孩子读大学问:但一定会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坚持送孩子去读大学,您怎么看这种坚持?王平:现在咱们的大学生老用电脑,几个中国字都画不好。我一看到那个字我头就疼。基本的中国汉字格式骨架都没有。所以我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给农村孩子讲,你们不要上当,千万不要拿这么多钱读大学。当然如果你们是天才或者是确实能读书,能走到一个很高的位置,那就去读。农村资源宽松机会更多问:您觉得国家应该有怎样的引导?王平:这就是一个国家引导问题,责任不在他们。我认为十二五计划里我们不能再讲GDP,不能再讲工业化城市、不能再鼓吹甚至加大工业化投资。因为拉大城乡差别会让农村孩子更觉得没有希望,墨西哥就是因为吸纳农民工去城市,所以郊区变成生活悲惨的贫民窟,这就是鼓励工业化城市的后果。中国有13亿人口,要想靠工业化城市解决8亿农民的希望和幸福,把他们全变成城市人根本不现实,也不可能。在农村,我看见的是大好河山、是土地和宽松的资源,能让我们不要像蚁族一样挤在一个地方,而是到一个人口相对来说更松散的土地,我们能活得更好。我认为国家要帮他们找到一个理想和发展的方式,不要把他们诱惑到城里来,走上这条独木桥。没有两代的牺牲,他不会成为真正的城市人。比如我还建议国家把老龄化社会转移到农村。建议老人回农村养老带动经济发展问:您能否具体说说,如何把老龄化社会转移到农村?王平:为什么不能在农村建“幸福农庄”?国家拿钱加强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养老设施等,让城市老人到农村去养老,他们可以带动农村发展,带去知识;子女会参与农村建设。另一方面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也可以不用离家。让农村孩子有自豪感,有主人翁精神。回过头来,他们可以通过进修学习,更好地服务农村。未来三十年,农村最有希望。你们看到的是农村贫穷、基础设施薄弱;我看到的是农村巨大潜力:未污染的土地、新鲜的空气……十二五规划,依然是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已经走了30年,西方犯过的错我们都犯过。想把中国十三亿人全部放在城市,方向错了,再大的城市也解决不了。城市养老是把老人关在封闭环境里,没有交流,孤苦伶仃。如果把他放到农村,老人会在田埂菜地,去收收菜,拔拔草,看见这个菜花开了,把这个菜拿回来洗一洗,然后我们今天中午吃什么,大家下下棋啊,互相支持。“幸福农庄”就是真正的幸福。此外农村孩子可以当庄主、建络,进入现代社会交流中心,不光是与中国城市交流,跟世界络上的老年人也会有接合,你想未来是多大的财富?甚至当的也会心想:我宁可放掉这个三年也要去试试,也许自豪感会超过我做其他的。农民一定要在土地上才叫农民
问:您怎么看农村城镇化?王平:我坚决反对。一旦把农民赶上楼房,就没有了他生存的土地,农民一定要在生存的土地上才叫农民,上了楼就不叫农民了。我认为这个策略会害掉很多农民。祖祖辈辈是农民种庄稼其实没什么坏处,是我们自己的教育制度造成农民边缘化,造成了人分三六九等;农民没有错,农民跟我们城市是平等。歧视是不合理的。问:您以后会回农村吗?王平:我爸妈75岁以前跟我在北京生活。他们不愿意留在北京,觉得城市太冷淡,没有亲切感,吃的也不好,空气污染严重,就回到了贵州老家。怎么求他们都不愿意到北京来。你看现在动不动就谈“农民工”问题,花了这么多精力,将来还得解决。还不如国家拿出这个条件,把农村建成他们的希望和基地。要用战略观念引导他们,这样城市不会越来越繁重,反过来农村也会越来越兴旺。这个时候城市问题就解决了,人口就不会多了,路就够用,车也不会堵了。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