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突然流行婴儿致死率%的皮下坏疽病,医生张金哲想用开刀放血方法去攻克,却遭众人嘲笑。谁知他竟拿亲生女儿做实验,成功挽救无数生命!
张金哲年出生于河北宁河县,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他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学业。张金哲自小梦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但当时的学校都被日本人占领,只剩下外国教会的学校如燕京大学等还在开办。抱着“不为良相,宁为良医”的决心,18岁的张金哲考入了燕京大学医预系学习。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4年医院(医院前身),正式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医院值夜班时,自己中学老师的孩子突然前来急诊。经诊断是患上了白喉,孩子已无法呼吸,必须紧急切开气管抢救。可当时没有儿童手术专用器械,也没有给小孩做手术的医生,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停止呼吸。这让张金哲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从此立志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年初,从北京开始,全国产房出生的新生儿,突然患上了一种叫皮下坏疽的疾病。这种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极快。新生婴儿一旦感染这种疾病,会在短短两三天时间,整个后背感染化脓,随后很快的痛苦死去!这种突发的流行病,致死率几乎%,无一幸免!令人痛心的是,对于这种可怕传染病,当时所有的医生都束手无策。
医院都笼罩在悲伤和恐惧之中,大部分家庭还没来得及感受新生命带来的喜悦,马上就要面临死别的悲痛。随着越来越多的患病婴儿夭折,医院开始采取封闭措施,为阻挡疾病传播关闭了这些病房。又将这些患病的婴儿集中隔离起来,进行统一消*。但这些措施根本不能治本,疾病传染反而愈演愈烈!
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新生婴儿夭折,身为儿科医生的张金哲心如刀绞,他几乎是废寝忘食地查资料、查文献,想尽各种办法想要攻克这个恶魔般的疾病。有一天,张金哲突然想到了一个极其冒险的治疗方法!他认为这种疾病是婴儿急性皮下组织细菌感染引起的,如果赶在细菌从皮下扩散到全身大面积范围前,直接将患处切开,把带细菌的脓血放掉,这样孩子或许还有救!
想到这里,兴奋的张金哲立即写了一份十分详尽的手术方案,呈交给了上级。他的手术方案震惊了众人,所有中西医医生均不支持这个治疗方案,当时传统医学的观念是“化脓未局限、未熟透,不准切”,也就是脓肿要熟透才能切除。这种直接切开皮肤放血的方法,此前没有先例,也没有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冒险。当时的医生都认为,违反常规的手术造成患儿死亡,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这让张金哲心中更加着急,虽然他笃定方案有效,但根本没有手术验证的机会!当年8月,张金哲的二女儿出生,却不幸在出院3天后也感染了此病。眼看女儿刚出生就感染致命疾病生命垂危,张金哲下了一个狠心的决定:用刚出生的二女儿做实验!此时不动刀就完全没有活路,动了刀至少还能验证方案是否真正有效和可靠。
张金哲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妻子说明了想法,妻子知道手术的风险,但她更加了解丈夫的医者仁心。试问天下哪个父母能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去冒这么大的风险呢?但现在已别无他法,最终妻子只能艰难的同意了张金哲的请求。当然,有些医生听闻张金哲要拿自己的女儿实验,免不了冷嘲热讽,认为他是违反医学规律,病急乱投医。
张金哲不理会这些嘈杂的声音,他在手术台上轻轻划开女儿的患处将血水引流,随后小心翼翼缝上伤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已经奄奄一息的孩子脸色渐渐红润起来,感染症状也在慢慢消失。经过张金哲后续的精心治疗,女儿完全恢复痊愈!至此,张金哲的二女儿成为我国第一例皮下坏疽治愈的案例,医院乃至整个中国医学界都沸腾了!张金哲的手术方案得以迅速推广,无数的新生命被拯救!
“因为我知道,我不剌这刀,她肯定死。我也没别的办法,所以就孤注一掷,可这一下子,她活了。”张金哲后来回忆说。得益于张金哲“早期切开”的理念,当年我国新生儿皮下坏疽的死亡率从一开始的%下降到了5%!
不仅是女儿,即便是自己,张金哲也敢奉献出来充当实验品。60年代末,医院兴起用针灸麻醉代替复杂的麻醉的风潮,要不要在儿童身上用,大家拿不定主意。恰好此时张金哲被怀疑为胃癌需要手术,张金哲竟决定当实验品,让学生们给他做手术时用针灸麻醉先试试!手术过程中,张金哲发现针灸麻醉只能麻醉皮肤,麻醉内脏需要大剂量!手术后他得出结论:针灸麻醉时间太长,不适合用在儿童身上!这种用身体献身医学实验的勇气,不是现在的人所能理解的。
从年开始,30岁的张金哲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小儿外科专业,5年后又筹建了小儿外科中心,他被国际同行称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他在小儿外科领域奉献70余年,起了开创性的作用,拯救了无数的新生命。年张金哲获丹尼斯布朗金奖,这是国际小儿外科最高奖项,张金哲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医生。如今,已多岁的张金哲院医院为孩子看诊,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