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
收治了一位年仅15岁的糖尿病患者
男孩长期爱喝饮料、吃糖、吃肥肉
这次因为贪嘴多吃了点
竟引发重度酮症酸中*
男孩入院时神志不清、呼吸急促
生命危在旦夕
经过3个小时争分夺秒地抢救
男孩生命体征才趋于平稳
目前,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有增多的趋势
儿童亦是如此
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为I型糖尿病
其酮症酸中*是儿童糖尿病
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死亡原因之一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关于糖尿病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据估算,我国糖尿病患者规模已超万,大约每14人就有1人患病,另有糖尿病前期人群约1.5亿,此外,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年龄≥40岁
◆超重与肥胖
◆高血压
◆血脂异常
◆静坐生活方式
◆糖尿病家族史
◆妊娠糖尿病史
◆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糖尿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病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如柯萨奇病*,风疹病*,腮腺病*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糖尿病的不良影响
糖尿病的发现不容易,发现后若不注意控制血糖,则会引发更多不良后果与并发症,从头到脚来列举:脑血管病变的几率增加、眼底病变乃至致盲风险高、心脏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升高、肾病和尿*症发病率提升、周围神经病变增多、糖尿病足、坏疽和截肢的风险也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糖尿病如何预防?
一级预防:研究证实,生活方式的干预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健康饮食和保持运动。糖尿病高危人群应管住嘴、迈开腿,尽可能延缓发病,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二级预防:对已经发病的患者,密切监测血糖,规律就诊,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三级预防:对已患糖尿病且病程较长以及出现了并发症的患者,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延缓并发症进程,减轻致残致死的风险。
糖尿病人综合治理办法
■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糖尿病人的饮食
总体上来说,需采取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的多样化膳食方案。
●主食定量、按需摄入:主食包括大米、面粉及各种杂粮等,需根据实际情况在医生、营养师指导下按需摄入。
●全谷物、杂豆类宜占主食摄入量的1/3: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加工或处理的谷物,杂豆类是富含淀粉的豆类食物,包括红小豆、绿豆等除大豆以外的豆类。
●两餐之间适量选择低血糖指数水果:糖尿病患者宜选择血糖指数较低的水果,并需注意合理安排进食时间、每次进食需适量。
●常吃鱼、禽,适量吃畜肉,减少肥肉摄入,每天不超过一个鸡蛋。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产品。
●餐餐都有新鲜蔬菜,烹调方法要得当:不同种类、颜色的蔬菜营养特点不同,绿色叶菜、*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多种抗氧化维生素,有利于降低膳食血糖指数,此外,烹调蔬菜需避免烹调油摄入过量。每日蔬菜摄入量g左右,深色蔬菜占1/2以上:糖尿病患者的每日蔬菜摄入量不宜低于健康成年人,最好在g以上。
●每日ml液态奶:如选择酸奶,宜选择不含蔗糖和蜂蜜的原味酸奶。
●重视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零食加餐可适量选择坚果,如开心果、扁桃仁等,每日摄入量约为30~50g。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等含盐量高的调味品或食物。
●足量饮用白开水,可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不喝含糖饮料。不推荐饮酒,此外,由于酒精可诱发低血糖,需注意不要空腹饮酒。
●进餐需注意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同时建议患者养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
除上述共性建议外,由于不同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不同,建议患者规律就诊,及时获取医生或营养师的个性化饮食方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