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坏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热门诊A4战地掠影武汉广电掌上武汉 [复制链接]

1#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5779684.html

年元月19日新冠状病*肺炎肆虐,医院启动应急机制,改造骨科A区4楼成为发热门诊重症留观室,俗称A4。它肩负着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重任,是医院本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情况最复杂、病情最危重的病区。A4是标准的三线班制度,一线医生负责患者的收治和常规处理,二线医生负责患者分组转运和危重患者的治疗,三线医生为整个病区总负责。尽管前线抗疫任务艰巨,但一二三线医生如兄弟姐妹、亲密战友般通力配合,齐心协力,让病区实现良好运转,让危重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新冠疫情复杂而严峻,越来越多非呼吸科、非重症科的医生被临时抽调,如泌尿外科李兵教授、心脏外科刘隽炜教授、孙永丰博士、李庚博士、麻醉科许强博士、耳鼻喉科朱云教授、宗世民博士、骨科范李博士、曲延镇博士、赵磊博士、神外杜科业博士、妇产科毛乐乐博士、郭诗弈博士、王乾华博士、心内科谢江娇博士、血液科寇海明博士、感染科叶翩博士、郭春霞博士、眼科蒋诗韵博士、急诊科唐泽海教授等20人组成了A4第二梯队医师突击队。有的人具有二十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已经见多了生离死别;有的人可能刚刚入职不到一年,还没办过死亡病历。这样一个“参差不齐”全新队伍,2月9日在唐泽海主任的带领下全面接替樊红等第一梯队。回家看着排班表,仅20名医师完成A4区47名流动的危重新冠肺炎的救治与转运,其中的艰辛让急救老兵唐泽海泪流满面,考虑着如何让每位战友平安完成这次突击任务。

作为医生,临危受命被抽调至A4管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感到荣幸又忐忑。我们刚到A4的时候,不断有各种各样的消息传来,好的,坏的,真的,假的,无一不刺激着我们本就已经紧绷的神经。恰逢吹哨人李文亮刚离去,大家对新冠病*、对武汉疫情,还是充满未知,甚至充满恐惧,而恐惧往往来自于未知。看着玻璃反光出全副武装的自己,仿佛置身于生化危机里的一般,密封的防护服仿佛是战士铠甲一般给我们装上了一层保护罩,信心也就逐渐战胜了恐惧。就像一句话“哪有什么英雄,我们只是一群穿上防护服救人的医生罢了。”是的,我们有些队员还是刚毕业的孩子,但是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们是医生,我们宣誓过,治病救人是天职,我们理应冲在抗疫的最前线。

A4收治来自发热门诊、急诊科、医院转来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面临的问题严峻而棘手。有一位55岁男性危重症患者,他妻子也是确诊病例。他转至A4后病情急转直下,除了呼吸窘迫,同时伴有严重贫血,血红蛋白45g/L,不到正常人的一半,血小板15×/L,普通人的十分之一,随时有生命危险,急需输注血小板。管床的李庚医生中午一拿到报告就开始联系血库,但是特殊时期血制品紧缺,尤其是血小板没有库存,他又电话联系了武汉市血液中心,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所有人都为病人捏着一把汗,经过积极的联系和协调,终于在当晚的11点从血液中心拿到了珍贵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后患者转危为安,所有人才把悬着的心放下来。

A4常常与死神竞争。这是一位患有间质性肺炎多年合并新冠肺炎的老年女性患者,体型肥胖,下肢水肿,一直靠呼吸机维持。管床的范李医生查房时发现患者出现血氧持续走低,心率减慢,呼之不应,血压测不到了。范李医生立即开始心外按压,静推抢救药物,可患者的自主心律一直没有恢复,推药的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心肺复苏三十分钟之后,大家全身都是出汗后蒸气的水印,最后无法复苏成功,只能无奈宣布临床死亡。家属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没有一丝的抱怨,只有理解和感激。

A4患者危重复杂,涉及多个专科。一位下肢坏疽的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合并糖尿病、严重心脏瓣膜病及广泛动脉静脉血栓,由曲延镇博士、赵磊博士、寇海明博士、郭春霞博士组成多学科团队将该患者成功救治。刘隽炜、孙永丰、李庚、谢江娇、郭诗弈等人组成的强大护心分队让合并心机梗塞的新冠肺炎患者转危为安。由杜科业、叶翩、毛乐乐组成的保脑分队成功救治12名合并脑出血、脑梗塞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

A4部分患者无人陪伴。有一位病人令人记忆深刻,他是一位91岁的老人,由直接送到的A4,没有电话,没有家属,没有地址,询问老人也是一问三不知。A4病区是需要患者家属去记账拿药的,管床的朱云教授都会帮忙联系其他病人的家属,请他一起帮忙把药拿回来。没有家属,连吃饭喝水都是难事,每餐的饭都是护士们好心带上来的食堂盒饭,有时候还有水果,就这样老人在医生护士及他人帮助医院正规治疗,病情慢慢稳定。

A4承担着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任务。泌尿外科李兵教授、心脏外科刘隽炜教授平时专家门诊一号难求,现在与年轻医师一起战斗在前线,白班9小时、夜班15小时,为了节约防护用品,不能上厕所,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一个班下来,衣服湿透了,可他们毫无怨言。宗世民博士除完成自己工作外,提前30分钟上班主动承担风险很大呼吸道标本采样工作。通过内(科)外(科)合作,男女搭配,她们的细致与他们的坚韧互相促进,A4平稳运行。

A4最艰巨任务是将医院。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外面雨水夹杂着冰雹,已经夜晚十点多了,指挥部紧急通知有几位重医院西院。时间紧、任务重,晚上值班人员力量薄弱,而且病区还有47位重病人随时可能病情变化,甚至生命危险。许强医生是当班的二线,他帮助家属收拾行李。当救护车到位的时候,他亲自抬着患者,带着呼吸机、氧气瓶,陪同医院西院隔离病房。待其安顿好病人返回A4病区时,另一个病人也已经准备就绪,接着是马不停蹄的继续转运。当病人都转运完成后,已经是凌晨4点多,许强也累得直不起腰来。有些患者不愿转院,唐泽海、李兵、刘隽炜等就耐心地给患者及家属做思想工作,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患者感动,从一开始的怀疑不理解,到最后的相信医生,服从安排,最终都同意转院。

随着疫情拐点的到来,情况在渐渐地好转。我们的心情就如同那每天播报的确诊人数一般,抑郁和烦恼越来越少,积极的情绪越来越多。有一天,指挥部下令,要我们上午转运20个病人去协和肿瘤中心。那个时候我心里想,可能A4真的已经快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们很有可能是这个历史的见证者!当天转运的异常的顺利,在唐泽海主任,李兵、刘隽炜、孙永丰和许强四位二线医生的通力合作之下,我们一个上午就顺利的转运了20个患者,使之安全抵达肿瘤中心。下午和晚上又继续的转运患者,终于在最后,由孙永丰医生转运完了最后一例危重病人,A4病区清空了全部的病人,2月20日光荣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回想起A4抗疫的点点滴滴,我们从恐惧无知,到信心十足,从试图安慰自己,到学会安慰家属、鼓励病人。唐泽海主任以身作则,二线医生身先士卒,一线医生奋不顾身,我们全体医务人员一同书写了属于A4下半场的最华丽篇章!随着疫情的发展,尽收尽治方针的不断贯彻,武汉市大摸底的深入进行,可能疫情还会有波动,可能还会出现新的挑战,甚至危机。但经历了这一切的A4人,不惧风险,不怕挑战,奋勇拼搏。他们继续向上级请战,其中李庚医生已经被派往A5病区继续支援。

这次支援不同以往,我们亲身经历感受这次罕见的大瘟疫,举国上下,共克时艰。A4病区已经关闭,圆满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每每回想起A4的人和事,还是禁不住心潮澎湃,让人热泪盈眶。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国难当头,我们力挽狂澜!医院的英明领导下,不断前进,不断拼搏,早日拿下抗击新冠疫情的最终胜利!

收集整理:唐泽海李庚

记者:文秀

通讯员:唐泽海李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