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坏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被鱼刺扎一下就没了条手臂这种吃人肉的 [复制链接]

1#

创伤弧菌,一种会“吃人肉”却鲜少人知的病原细菌。

它嗜盐如命,既能栖息在海里,亦能潜伏在美味海鲜之中。

诸如被鱼刺扎一下半条手臂就没了、小伙生吃海鲜死亡、海边游玩险些丧命等等骇人听闻的消息大多是它的杰作。

被它感染的患者,在48小时内就会出现下肢肿痛、溃烂、休克等症状。

若不及时抢救,患者不是直接死亡,就是难逃缺胳膊少腿的命运。

庆幸的是,这种“海洋中的无声杀手”畏冷又怕热,还有欺软怕硬的一大劣行。

只要我们平日里稍加注意,便能轻而易举地逃过它的毒手。

年1月10日,朱某像往常一样处理刚买回来的鱼。

不一会儿,他的右手不小心被鱼刺扎伤了一下。

这恐怕是平日里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他和家人自然也没把它放在心上。

可不曾想第二天,他就突然发起来高烧,右手手部也肿大起来了。

家人意识到了情况不对,医院治疗。

很快,他又开始全身发冷、眩晕、呕吐并陷入半昏迷的状态。

紧急抢救后他才苏醒过来了,但右手剧烈疼痛,且肿胀得发黑了。

经过血液化验之后,医生确认他是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

之后,由于他的病情不断加重,医生不得不连夜对他进行右上肢截肢手术,才让他捡回一条性命。

就这样,朱先生从被鱼刺刺伤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没了条手臂,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朱某被鱼刺刺伤的手

没错,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创伤弧菌。

它是人类新型的病原体,年科学家才首次从血液中分离出该菌。

当时人们对它知之甚少,有的只是确定它喜欢在温暖的海水中繁衍生息,潜伏在海产品的体表中。

3年后,它才正式将命名为创伤弧菌,属于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细菌。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它是一种嗜温、嗜盐、嗜碱型的海洋致病菌。

因此,它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并列为造成人类感染疾病的三大弧菌之一。

顾名思义,创伤弧菌就是能够通过伤口感染侵入人体的细菌。

像洗海鲜时刺伤皮肤这样不起眼的小事便是它最喜欢的入侵手段之一。

它会将患者体表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杀死和吃掉”,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除了被鱼扎伤以外,在年8月珠海男子就被濑尿虾扎破手指,导致右手流脓全身中毒。

而在年5月,浙江老大爷挑选牡蛎时感染创伤弧菌出现休克,实在是吓人。

不过,要想阻止它这一种攻击方式也不难,洗海鲜一定要戴手套,防止皮肤出现创口。

同时,当我们皮肤上有伤口时也不要去海里游泳或是泡海水,以免它趁虚而入。

当然,作为潜伏在海产品体内的致病细菌,它最常见感染人体的手段还是通过吃。

年11月,广东一名男子因生吃贝类海鲜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

第三天入院治疗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便是由创伤弧菌引起的。

同年6月,温州壮汉阿峰外出吃饭时吃了两个螃蟹(极可能未煮熟)。

第二天发现小腿出现了红肿,他只是以为撞到其他地方了,并没有在意。

没想到,红肿从小腿蔓延到了大腿,第三天早上他就休克了。

医院后很快确诊为海洋创伤弧菌感染。

遗憾的是,虽经医生抢救,但他第三天还是不幸死亡了,年仅45岁。

创伤弧菌感染后的腿

类似的悲剧,媒体上还报道过不少,比如:在年6月,温州一男子喝了2两白酒,吃了半碗生蚝后生命垂危。年9月,宁波男子“狂吃”海鲜烧烤感染创伤弧菌险丢命....

为避免创伤弧菌祸害人类,我们尽量不要生吃海鲜,尤其是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类海产品。

由于牡蛎等贝类软体动物主要以过滤方式进食,水中细菌会在体内积聚。所以,贝类海产品可能会携带大量创伤弧菌。

别看创伤弧菌如此凶猛,但研究发现它既不耐寒,也不耐热,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30~40摄氏度左右。

也就是说,将生的海产品放进冰箱里或是高温煮熟都能有效地减少、或是直接杀死创伤弧菌。

此外,很多海产品也可能携带其他病菌。

比如毛蚶、泥蚶、蛤类、蟹等容易携带甲型肝炎病毒,甚至有的还携带霍乱弧菌、肠道弧菌吸虫、线虫等。

但一般高温煮熟后都是能将它们杀死的,食用起来也较为安全。如果非要生食海鲜,也需加倍谨慎,避免被病原体感染。

弧菌属细菌的形态:左为霍乱弧菌,右为肠道弧菌

总之,创伤弧菌能够通过食物、或是伤口感染等方式攻入人体内,从而使毫无防备的人类出现败血症、组织坏死、肌炎、坏疽等并发症状。

由于它的致畸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年它就被《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杂志列入最危险的细菌行列。

目前来说,创伤弧菌是美国海产品消费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

据美国疾病中心统计,从年-年,仅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就共发生超例创伤弧菌感染。而日本每年创伤弧菌败血症病例数约为余例。

不过,这些惨剧也早已暴露着创伤弧菌的一大弱点,才不至于一谈起海鲜就搞到人心惶惶。

原来,创伤弧菌其实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

它最爱攻击免疫系统低下受损,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比如慢性肝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地中海型贫血、慢性肾衰竭、淋巴瘤患者等等慢性疾病。

上述真实发生的病例中,患者过往大都有慢性疾病的病史等。

相关研究表明:在这些高危人群中,创伤弧菌引发血液感染的机率是健康人的80倍。而创伤弧菌败血症可高达50%。

虽说普通人感染的机率相对低,但也不是没有被感染的可能。

即便是一个身体健康,不接触海鲜的人,不小心吞咽下了海水,创伤弧菌就有可能进入体内繁殖作乱。

幸好喝进去的细菌数量较少,大多数人才能不会受该细菌影响,顺利躲过一劫。

不过,如果去完海边回来发现自己手或者腿出现红肿、疼痛、淤青起斑等症状,千万不可大意,医院治疗,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除此之外,吞进创伤弧菌的普通人还可能会引起“胃肠型”感染,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科学家都没弄清创伤弧菌的致病机制。

直到年,中国科学家率先打破了这一僵局。

浙江大学朱永群教授带领团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指出这类病原菌的“攻术”:

它分泌的毒素会“放冷枪”,定向将“冻”住宿主细胞的信号通路,让细胞动弹不得,甚至“散架”。

该项研究推动了人们对于创伤弧菌致病分子机制的理解,并将有助于研发针对创伤弧菌等致病菌的新型抗菌药物。

朱永群团队

不过,在新的抗菌药物到来之前,我们自身要懂得躲避它放的冷枪。

诸如处理海产品时戴好手套、有伤口时不去海边戏水、又或是尽量不生吃海鲜等都是简单又不错的手段,尽可能保证我们不被创伤弧菌感染。

小细节中“巧破”大隐患,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资料:

郑晶,申洪,陇清.海水环境创伤弧菌感染的病理学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3(11):-.

陇艳、付萍.创伤弧菌检测方法的进展,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35(2):91-96.

陇艳,梅玲玲,李秀桂,等.东南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监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1(4):-.

朱海明,严纪文,宋曼丹,等.广东省部分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监测[J].华南预防医学[J].,37(4):78-80

壮汉吃螃蟹2天后死亡被确诊感染海洋创伤弧菌by扬州日报

吓死宝宝!被鱼刺扎了下半条手臂没了!因感染创伤弧菌by大洋网

____________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