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坏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冬季高发肠中风该如何防治 [复制链接]

1#
摘要:秋冬气温骤降,也是缺血性肠病高发季节,平日要做到膳食合理,气温骤降时注意保暖、保持排便通畅,尽可能减少诱因。

今年秋季的气温就像过山车,前一天还开冷空调,第二天就要穿秋衣秋裤。每当这种气温骤降的日子,就会有腹痛、医院急诊就诊。腹痛和便血是结直肠外科急诊最常见的两种症状。在同时合并腹痛和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就是缺血性肠病。

什么是缺血性肠病

缺血性肠病又被称为“肠中风”“肠卒中”。就像心脑血管意外一样,缺血性肠病是由于衰老后,全身血管逐渐发生动脉粥样化所引起的病变。其主要病因是结肠动脉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其他的高危因素包括:动脉痉挛(温度骤降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女性绝经、心房颤动等。

当各种原因导致结肠动脉的闭塞时,局部结肠发生了缺血,就会导致剧烈腹痛。然而,局部结肠的动脉血供可以靠远近端其他结肠的边缘动脉代偿。因此,当其他动脉开始代偿供血之后,局部结肠的缺血就会缓解。这就是很多患者一开始会发生剧烈腹痛,但腹痛又会逐渐缓解的原因。

结肠动脉滋养着肠壁的粘膜、粘膜下层、肌层以及浆膜层。当局部结肠发生动脉缺血时,肠壁无法得到动脉输送的氧气,组织由于缺血缺氧发生各种改变。其中粘膜层对于缺血缺氧最不耐受,会发生坏死、脱落。坏死脱落的粘膜组织看起来就像紫红色的血块。这就是缺血性肠病患者“便血”的真相。

粘膜组织的坏死脱落通常会持续3~5天。肠壁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会发生炎症、水肿,患者通常在剧烈腹痛恢复后会有隐痛、钝痛。

大多数缺血性肠病发生后,动脉缺血会被代偿,并且粘膜的再生能力较强,在发病后的3~5天后粘膜坏死脱落的症状会缓解。肠壁的炎症水肿大约会在一个月后逐渐消退。但是,少部分缺血性肠病,由于各种因素,动脉缺血无法得到代偿,肠壁持续缺血缺氧,最终发生肠壁局部坏疽,甚至肠穿孔。

如何预防治疗

预防“肠中风”,要像预防冠心病、高血压那样,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平日要做到膳食合理、少吃动物性脂肪、不暴饮暴食、戒烟少酒、控制体重、适度体力活动、情绪开朗、气温骤降时注意保暖、保持排便通畅,尽可能减少诱因。

大多数缺血性肠病患者会自愈。但有5%~10%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可能继发肠壁坏疽、肠穿孔。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缺血性肠病患者时,通常会建议患者——禁食:让肠道得到休息,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广谱抗生素预防粘膜脱落、肠壁水肿引起的肠道感染。其他对症处理还有外科治疗:当发生肠坏疽甚至肠穿孔时,死亡率高,须及时发现并手术治疗。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医院肛肠外科主治医师梁中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