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www.bdfyy999.com/bdf/zhongkedongtai/zhongkexinwen/103656.html导语:根据现代研究调查发现,下肢丹毒的复发率逐渐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单纯西医抗生素治疗,机体易产生耐药性,易造成淋巴液回流不畅阻塞淋巴管,形成淋巴水肿,中医称之为“象皮肿”。长此以往,造成患处肢体粗肿、皮肤粗糙增厚等不可逆转的症状。中药芩矾汤中枯矾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消肿之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1了解古代中医对病因的认识,天气炎热时,人易感染毒邪,引发丹毒
1、外邪入侵
《内经》中将世间分天地人,当天气热邪炽盛、地气湿气聚集时,湿热博结,人便易感染毒邪,引发丹毒。巢元方于《诸病源候论》中提出了丹毒的病因,多卫气营血感受风热毒邪,熏灼血液于体表。天行即流行之义,多指“戾气”。《诸病源候论》指出若热毒之邪由内而发,易侵袭手足四肢皮肤,导致皮肤红肿热痛等症,引发丹毒。
2、内邪外发
风热恶毒内发常见于“内发丹毒”,多发于胸胁部,为素体有热,或情志不畅,肝气不疏,郁于胸中,生发肝火,烦躁不安;或饮食不节,脾经生热;或体液亏耗,素体阴虚,水不制火,阴不制阳,热邪内发。《洞天奥旨》指出色红发于皮毛内,在外不显者,多为母体有孕之后,贪食热食,或夏季外感热邪,火热之邪入里,攻于胎儿,小儿则感受火热之邪,发于皮肤为丹毒。
3、内外合邪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诀要》指出了体内热毒炽盛同时外感风邪,致使机体出现红肿热痛等症;或素体湿邪蕴结,外感天气燥热,也易引发丹毒。
02外治法有利于丹毒的治疗,中药外敷法只可作用于局部,患者需谨慎
1、中医对外治法的认识
使用凉血外敷方起到清热凉血解毒之效,减少了长期口服苦寒的清热药伤及脾胃阳气,且简单方便易操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杀菌、活血通络、化瘀止痛功效的中药制剂(如意金黄散、三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者指出了因中药外敷法只可作用于局部,仍需结合口服西药整体治疗。
较单纯使用西药制剂疗程较短,疗效良好。治疗中风后肩痛患者采用针灸+中药制剂外敷治疗,外敷方中青风藤、海风藤、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羌活、独活祛风湿、止痹痛;针刺穴为阿是穴,共奏活血通络、祛风除湿、除痹止痛之效,可治疗风湿痹痛、麻木胀痛等,作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失效模式分析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中药外敷结合针刺治疗可较快的减轻患者痛苦,缓解病情。
2、西医对外治法的认识
现代医学将外敷法称为局部皮肤给药,药物吸收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角质层及其附属器(毛发、皮脂腺、汗腺、指甲、趾甲)。角质层中细胞间隙因组织结构较疏松,故成为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进入角质层后部分入血或进入真皮深层,直接作用患处。
避免了口服药物经过各个脏器时的耗损及对胃的刺激引起胃部疼痛、食欲偏差等不适症状。局部经皮肤给药法可长久的维持药效,避免了因个体原因导致的患者小剂量、少次数服用药物,降低了药物的疗效。
对于第一次局部经皮肤给药的患者,外敷的过程中应多次观察,若因个体原因发生过敏现象,及时停止用药,并给予相应处理。但是西药外用对皮肤刺激较大,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类长期使用致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新陈代谢减慢,导致皮肤老化、色素沉着,一旦不规律停药,甚者可加重病情。
03了解中药方解的组成,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需知道
当代中医认为下肢丹毒的病因病机多为热毒炽盛,瘀血内阻,其中热毒包括外感风热、戾气爆发、素体郁热等,热邪于里,耗竭津液,久而久之,炼血为凝,成为淤血,阻滞经络正常运行,发于皮肤腠理则为丹毒。
故临床上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解毒为治疗原则,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芩矾汤治疗下肢丹毒。中药芩矾汤组成:枯矾、黄芩、黄柏、蒲公英、当归、乳香、没药、红花、三棱、莪术、牛膝。以下为中药功效及现代药理作用。
1、枯矾
枯矾又名“段白矾、云母矾”味酸涩,性寒、有毒,入肺、脾胃、大肠经,具有解毒敛疮、利湿消肿、杀虫之效。《医林篆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却水”,指出了枯矾于不同状态下可产生不同功效;《本草纲目》中载方白矾、牙皂角配伍使用具有回厥救逆、行气祛痰之效,可治疗痰厥引起的中风、厥证。
《世医得效方》中载方枯矾散,以枯矾半钱配伍煅石膏、轻粉、铅丹外洗可解毒杀虫治疗足癣病。枯矾具有收敛制泌之效,可溶性的铝盐能与蛋白化合成难溶于水的蛋白化合物,其较稀溶液对患处黏膜有消炎、收敛、防腐作用,浓溶液则呈腐蚀作用。枯矾遇水可形成白矾经化学研究显示,枯矾具有较强的吸附水功能,故可用于水液潴留引起的水肿,可明显缓解患者肿胀程度,减轻患者痛苦。
2、黄芩
黄芩味苦,性寒。善入肺、脾阴经及胆、小肠、大肠阳经,可清实火,利湿热,止经血、安胎。《伤寒论》以黄芩为主的黄芩汤,主治太阳经少阳经同时受邪,出现下利症状;张仲景《金匮玉函》中载方泻心汤,予以黄芩配伍大黄、黄连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
《普济方》中载方黄芩散,黄芩配伍当归、川芎、白矾可清利湿热、养血活血治疗阴门生疮等症;《圣惠方》中载方,予以黄芩配伍地肤子、地榆,共奏清热凉血、活血止血之效,治疗血痢,注温水服下。黄芩等制成银黄汤可治疗恶露不尽。黄芩为唇形科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其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可作为抗生素起到消炎止痛之效。黄芩煎剂能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其中黄芩苷对HBV的3种抗原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芩各种制剂及水提取物均有降压作用,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黄芩苷可降低血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治疗高脂血症。
3、黄柏
黄柏味苦,性寒。归经肾、膀胱,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蒸之效。黄柏的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亦有不同。生用燥湿热,泻实火,解火毒。盐水炙可清泻下焦之火(肾火),清虚热。酒制治阴火上炎。
但黄柏属大苦大寒之品,不宜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易伤及阳气,损伤正气;《本草纲目·第三十五卷》口含黄柏煎剂,可治疗火热上沿所致的口舌生疮;《丹溪心法》载方左金丸,黄连配伍吴茱萸,入肝、胃二经,治疗胁肋胀痛,胃中嘈杂、呕吐等病。
《医学正传》中有方三妙丸以黄柏为君药,配伍苍术、川牛膝,可清利下焦湿热。《和剂局方》载方香连丸黄连与木香配伍为用可治疗湿热所致泄泻痢疾;呕恶泻痢。半夏泻心汤使用黄柏清泄下焦湿热,黄连清泄中焦湿热,治疗呕吐伴有泻痢症,此方见于《金匮要略》。
黄柏为芸爵科落叶乔木黄檗的树皮,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经试验研究,生物碱类中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均有抑制作用;木兰花碱又称唐松草碱,具有抗感染、扩血管以降血压、抑制胚胎细胞成活等作用。
黄柏碱具有抑制中枢神经降低其兴奋性的作用。黄柏溶液外敷对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可治疗外伤感染、皮肤病等;此外,黄柏液中含有活性物质可以起到稳定血流量,降低血压之效。
结语:内治法是通过口服药物、脾胃的吸收运化达至周身而治疗疾病,而外治法与内治法恰恰相反,简单而言,外治法是未通过口服药物,而是通过外敷、针灸、推拿、膏药、坐浴、熏洗、手术以及骨伤固定等方法直接作用于病变位置的皮肤、经络、穴位、筋骨、肌肉等,起到消肿散结、活血化瘀、生肌止痛、拔毒祛脓等功效,可治疗痈疽、痰核、跌打扭伤、皮肤结节及各种疮疡病。